林林

林林杂语

一个高中生的无病呻吟
telegram
tg_channel
twitter
github
email
zhihu

隨筆幾則

[bsaudio]https://www.xiaozonglin.cn/usr/uploads/2023/11/1258380872.m4a[/bsaudio]
音樂:I'm in paradise
每週我們的語文老師會讓我們寫一篇隨筆,或長或短,但都心有所得。現在已經半個學期了,在這裡將這半個學期以來積累的隨筆統一發一下。

為什麼要尊重知識?因為知識就是力量。亨利・福特派大批檢修工來都未能解決的故障,物理學家斯坦門茨一聽聲音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裡。《論衡》中曾有一言 “人有知學,則有力矣”。掌握豐富知識的斯坦門茨可以快速的解決檢修工們處理不了的故障,掌握知識的人有能力去解決更多的問題。這社會需要有能夠解決問題的人,所以我們要尊重知識、尊重知識分子。

正所謂,“天下不患寡,而患不均”。在我看來,城市中出現幼兒園一孩難求和農村裡適齡兒童入園難之間形成的反差,是由於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造成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還不僅僅體現於此。近年來,多地發布義務教育階段學位預警,而在一些教育發達地區學位反而有冗余的情況。城鄉之間,東西部之間,教育教學資源的分配存在很大的不均衡,這種不均衡導致了開頭提到的反差。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分配不均呢?在我看來,主要是城鄉之間,東西部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導致的。教育是一種社會公益性質的服務業,雖然它與盈利為主要目的的商業服務業不同,但它受當地基礎設施、人口和財政等狀況的影響,仍會向經濟發達地區傾斜。故,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一部分是由於經濟社會發展不均衡導致的。
世上的萬物都有從不成熟到較為成熟的曲折發展的過程,我國的教育體系也是如此。政府應該加大對教育欠發達地區和鄉村的教育資金投入,做好教育教學質量和資金使用監管,始終堅持人民立場,讓投入教育的每一分錢都實打實地用在教書育人上。

“生命在於運動。” 不錯的,大家嘴上都嚷嚷著要體育鍛煉,但實際堅持運動的人又有多少呢?我看這數字並不樂觀。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中的一部分人沒有堅持運動呢?是我們身邊的體育設施太少了嗎?我看並不是。第一,體育設施並非參與體育鍛煉的必要條件,例如跑步、慢走就不需要專門的體育設施。第二,我們身邊的體育設施其實在逐漸增多。這次亞運會、大運會新建場館的開放就為當地百姓提供了許多運動的好去處。我們可以觀察到的是:我們身邊的公園、運動器材越修越多,卻出現了一些公園荒無人煙,一些運動器材無人使用的情況。所以,無法堅持體育運動的原因不是,至少不主要是體育設施不足。相反,在我看來,無法堅持體育運動是 “不為也,非不能也”。從外部環境看,近年來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內卷” 成為網絡熱詞,人們的工作生活壓力比以往大很多,有些時候可能抽不出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從內部因素看,一部分人沒有養成運動鍛煉的習慣,內心裡缺乏進行體育運動的動力。
對此,我認為政府應繼續推進 “健康中國”“體育中國” 工程的建設,我們作為個人應養成運動的習慣,並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帶動他進行體育鍛煉。

每個人都可以是詩人,只要他有一顆觀察思考生活的眼睛。外賣小哥王計兵在每天忙碌工作之餘不忘寫詩,還出版了個人詩集。寫詩是一種精神行為,能否寫詩與職業的關係不大。與先前一些圖書館允許拾荒老人進館閱讀相似,我們每個人都有創作詩歌的權利。創作詩歌是對生活的詩化,讓我們用詩的態度去看待生活。一位詩人,無論他面對怎樣的生活,總能看見其中的美好。當今,豐富的物質生活對應的是精神上的疲乏。而創作詩歌,用詩的態度生活可以幫助解決這一問題。因此,我們不僅可以寫詩,還應該寫詩。

我們國家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的科學家呢?相比之下,日本獲得諾獎的科學家卻比比皆是呢?若將或者諾獎的數量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科研發展水平,我們就會發現我們國家在科研尤其是基礎科學領域存在著與別國很大的差距。
造成這一差距的原因,除了先前落後的歷史之外,還有體制和環境的原因。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科研土壤對科學家的培養也十分重要。愛因斯坦曾說,要評價一個人,不能看他獲得了什麼,而要看他貢獻了什麼。當下,個人主義正逐步污染著我國的科研環境。科學家們談論彼此,最先提到的是誰獲得了國家級科研專項經費,獲得了求是傑出青年科學家稱號,而不是誰發現了反霍爾現象,誰推出了標準模型。我們說環境對個人的影響畢竟有限,因為有個人定力的作用。但在這種以獲得榮譽為價值導向,對科研成果漠不關心的環境下,專心從事科研的人會灰心喪志,不得重視,我們國家科研水平落後也就很顯然了。

“追隨你的內心。” 這是無數人夢寐以求,但遙不可及的境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熱愛某件東西似乎是件容易的事,但喜歡什麼就去做卻很困難。安久喜歡仰望星空,便由一位業餘的天文愛好者成為了一名天文攝影師。一位視障兒童因在黑暗中由收音機得到了希望,便想成為一名播音主持。在電影《心靈奇旅》中,我們每個人出生都需要一個火花,這個火花就是我們陶醉的熱愛的東西。“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喜歡星空就追求星空,喜歡詩就創作詩,喜歡探險就上天入地。有個口號,“喜歡你所做的東西,做你所喜歡的東西”。可能受限於環境,我們也許無法將自己熱愛的事情作為一項職業,但只要我們擁有一顆向往熱愛的心,我們就始終是自由和快樂的。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